心理咨询为什么能够有效地改变一个人,尤其是长程的心理咨询?
除了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来访者疏泄和梳理情绪,提供更多看问题的视角外,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是,心理咨询增加了来访者对自己认识的同时,也提高了来访者在日常生活即咨询室之外的自我觉察能力。
什么叫“自我觉察”?“是指个人知道、了解、反省、思考自己在情绪、行为、想法、人际关系及个人特质等方面的状况、变化及发生的原因。自我觉察意味着一个人开始超越自己的心智,让觉察的自我从心智中分化出来,把自己的心智作为一个对象来加以认识。”(百度百科)
讲得更简单直白一些就是,在日常生活中,有另一个你,一个充满觉察性的自我的你,在看你自己的生活,你在观察你自己。
我举自己的例子。
有一天我和老公去电影院看早场电影。提前了10分钟到,趁着等待的时间,我一直低头处理手机上的微信消息和邮件。等我处理完,发现时间已经超过电影票上的放映时间10分钟了,电影还没有放。
于是,我就出去找电影院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。原来电脑中自动播放的程序坏了,值班的工作人员那天只有一个年轻女生,因为缺乏操作经验,她正在打电话问经理怎么办。
再次回到放映厅里,我和大家汇报了情况,并且非要叫我老公去办公室看看那个电脑怎么操作,因为我老公是程序员,老公一边从座位上站起来,一边很无奈地说:放电影我哪懂啊?!
这时,也有一两个其他观影者出来和我们一起去影院的办公室。
在超过原来电影播放时间20分钟时,值班人员在经理的电话指导下进行了手动点播。
看完电影,回到家后,我陷入了思考,不是对电影,而是对自己:
虽然,我只是催工作人员赶紧解决问题,并没有帮上什么实质性的忙。但是,我的行为表现和其他人有点不一样。为什么大家都没有出去,就我一个人急着出去找工作人员呢?我当时是怎么想的?我想解决问题,我想帮自己的忙,同时也想帮助大家。我想,遇到这样的情况,我也有自己可以做的事,可以承担的责任。
这件事之后没过几天,我去上心理学培训课,8人一个小组,课程中有一个“价值大拍卖”的小组游戏练习环节,我们需要一个组长,他要进行拍卖和分数的统计。当时,有一两个同学让我当组长,我也愿意,就自告奋勇当了组长。
在这个游戏中,我们每个人都有100万,拍卖工作中的“自主性”“变化性”“助人性高”“能照顾家人”“收入高”“稳定规律”等价值,每个价值10万起拍,最低加价是一万,价高者得。
(以上图片来自许维素老师短焦课程的课件照片)
有的同学用100万拍下了“能照顾家人”这个价值,有的同学用70万拍下了“工作氛围好”这个价值。我用71万拍下了“助人性高”这个价值,我还非常想要 “自主性”这个价值,但在和另一个同学的竞拍中,由于不够果断,被她以30万拍走了。
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看中的工作价值到底是什么。
这两件小事,让我看到,我的助人性、承担责任以及自主自发性方面是比其他人更高的。所以,我才做得了心理咨询师的工作,可以自由职业7年并发展良好。
在日常生活中,我就是经常这样去看自己,花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自己,形成自我觉察的习惯:“我的情绪感受是什么?”我会思考和分析自己的行为, “我当时是怎么想的?”“我的自动反应是怎样的?” “我为什么会那样做?”
这就是自我觉察。
在一次次的心理咨询过程中,来访者一次次将自己无数的日常生活事件,尤其是那些会引发强烈情绪体验的事件带到咨询空间来,咨询师和他一起去看那些情绪是什么,他的想法是什么,去分析他当时为什么会那么做。帮助他去认识自己,觉察自己。
还有的时候,来访者直接会把自己的模式或者剧本呈现在咨询中,因为一个人是一个整体,他如何对待别人也会如何对待咨询师,他也会在咨询中呈现他的行为模式。
比如,我的一个来访者总是迟到。咨询几次之后,我发现她好像生我的气,我对她的感觉也从一开始的喜欢变得不那么喜欢了。
我想知道我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?我觉得这个部分的反馈对她而言也许会非常有帮助。
于是,我问她:“你是不是在因为什么事情生我的气?”
我还做了一个有点冒险的自我曝露:“我一开始挺喜欢你的,可是不知道为什么,现在好像没有那么喜欢你了,我很困惑。”
她非常惊讶,因为她确实生了我的气,也正感觉到我不那么喜欢她。她还说,这种不被别人喜欢的感觉在她的恋爱和工作中一再重复。
她认识一个男生,刚开始对方会主动追求她,很喜欢她的样子,等关系近一点,对方好像就不那么喜欢她了,要么就不再追求她,要么就是谈了一两个月的恋爱就分手了。
进入一个新的单位,也是如此。同事们刚开始也喜欢她,和她关系比较亲近,之后好像就不那么喜欢她了,关系变得疏远。
但是她一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。
之后,我们通过梳理和分析,发现她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,会“勾引”别人不喜欢自己,比如她经常迟到,明知道这样做对方可能会不高兴,但是就是控制不住。她还会对别人有一些隐含的期待,这个期待是“我不说但我希望你满足我,你要是不满足我,我就生你的气”。
她对我就是如此,有时候她发我的微信,我没有及时回复,有时候她说的哪一句话我没有很准确的理解,她就对我生气,但是她不会告诉我她因为什么而生气。同时,在她的内心深处,她认为自己就是不讨人喜欢的,所以我才没有及时回复她的微信,才不那么理解她。
最后,她又对别人对她的不喜欢,感到受伤和愤怒。
实际上,是因为她对人有过高的不言明的期待,当别人让她失望,她就生气。别人在和她的相处中,感受到她的生气,就变得没有那么喜欢她,开始疏远她。
她的迟到,她的生气都是对别人隐含的攻击,对别人令自己失望的惩罚,没有人会喜欢一个对自己生闷气的人,也没有人喜欢被惩罚,所以就会疏远她,不喜欢她,而这又进一步验证了她对自己的认知:我是不讨人喜欢的,别人是不喜欢我的。她因为这个验证而愤怒和受伤。
对别人有过高的不言明的期待——别人令她失望——她感到受伤,产生生气或愤怒来攻击和惩罚对方——对方感受到这个攻击——不喜欢她,疏远她——她验证了自己不被人喜欢的内心信念——因此感到愤怒和受伤
这一切环环相扣,形成非常完美的剧本,不断上演,again,again,again,坚不可摧。
当我们在咨询中发现这样一个剧本,自我觉察就已经开始了,她会在日常生活中,觉察到自己是不是又拿起这一套剧本开始演了?自己此刻演到哪一部分了?
当她有觉察的时候,改变就开始发生。
她可以在这个剧本的任何一个环节停下来,也可以进行各种改变的尝试。
她可以尝试降低对别人的期待,她可以尝试把自己的期待表达出来,她也可以把失望受伤的情绪通过不指责的方式表达出来,她可以把“我”和“我的行为”分开,告诉自己,“不是别人不喜欢我,而是我的一些行为会导致别人没法靠近我……”
当她建立起自我觉察,且自我觉察越来越清晰深刻,她的改变就越容易发生,重新掉入剧本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,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,思维模式以及大脑的神经系统回路,最终重新改写自己的命运与生活。
当然,这个过程艰难而漫长,但是却非常值得,因为它带来的幸福感是永久性,同时这个过程可以让一个人形成自我觉察的生活方式,能够把自己从潜意识的心理模式中解放出,活得更通透和有智慧。
如何获得自我觉察的能力?
除了做心理咨询,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可以尝试着做自己生活的观察者,在观察中尝试着回答以下一些问题:
这件事的处理从侧面反映了我是怎样的一个人?
我的价值观是什么?我更看重什么?
我为什么会这样处理这件事?我的想法和信念是什么?
我有没有和别人不太一样的地方/反应?
我的优势、劣势在哪里?
我有什么性格特质?如果用五个词来描述我的正面特质,会是哪五个词?有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说明这个特质?如果用五个词来描述我的负面特质,又会是哪五个词呢?有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说明这个特质?
我能、我适合、我擅长和我喜欢的事情分别是什么?
和怎样的人相处我会感觉愉快,和怎样的人相处我感觉不舒服?为什么?
……
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,你会逐渐成为自己的观察者,对自己的很多行为变得有所觉察,就像我们中国人说的“观自在”,我从自己身上跳脱出来,站在外部一个更远的地方反观自己,像照镜子,像观察别人一样观察自己。
这一切都在帮助你更好地认识你自己,让自己更有觉知地活着,而一个认识自己的人,一个有觉知的人,他活得一定更加清醒,也一定是更容易活出自己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