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文章

结婚与离婚 | 李维榕专栏

婚姻的实质往往与法律规定分歧,很多婚姻中人,好像离了婚一样,各不相关;而很多离婚多年的配偶,却千丝万缕,好像一直没有分手。

怪不得我的老师 Minuchin,会对一些常年彼此冷漠的夫妇发问:“你们离婚多久了?”

又会问一些离婚多年还纠缠不清的男女:“你们什么时候才打算真的离婚?”

记得有个失眠的八岁小孩,每晚都睡不成眠,因为搞不清一个问题,他问:“结婚是合在一起,离婚是分开,这是两个不同的方向。他们说离婚是因为不快乐,但是现在过了四年,他们还是没有快乐起来,那又为什么要离婚?”

是离是合,别说这孩子搞不清楚,有时连婚姻治疗师也弄得糊涂。

关键在于结婚是“结合”,离婚是“分离”,这真的是两个相反的方向。但是婚姻治疗师的训练始于强化婚姻,而不是瓦解婚姻,往往不自觉地就把分离的两个人当作仍是夫妻一样处理,尤其是在处理孩子问题的时候。而父母自己,也会误以为对方仍是自己配偶一样看待。

下面是一个好例子:这对父母已经分开多年,儿子跟母亲住,两人经常发生冲突,母亲向父亲求助。父亲来了,认定是母亲教子无方,不断指出她的过错:不懂管教,过分保护,难怪孩子不听讲!结果是父母吵个不停。如果只从教子而言,父亲说的并非完全没有道理,问题是,他忘了对方已经不是自己的妻子,再也无权任从数落。母亲明知他的反应如是,又何苦每次都要找他?这种格格不入的互动形式,相信在离婚前就存在,也许这就是离婚的一个理由。有趣的是,很多父母分手多年仍然继续如此纠缠。因此,我也常问他们:“是否很享受这种对峙?”

有一对父母离婚十多年,却仍然同居一屋,每天为了柴米油盐吵个不停,他们的女儿说:“谁放多了一点盐,或买错了油,都可以大战一场!”如果不是享受互相过不去,又怎能如此长年累月?

这种情况在共同抚养的例子尤其显著,千万瓜葛,都发泄在处理孩子的问题上。父母之间明枪暗箭、冷眼相待,一个好像不经意的表情,也会引起对方的强烈反应;孩子夹在中间不是噤若寒蝉,就是加入战场,为其中一人作打手。这种家庭聚会,杯弓蛇影,对大人和孩子都是一种折磨,连很有经验的治疗师,有时都要举手投降。

离婚就是各走各路,互不相欠,但是很多离婚家庭,都好像弄不清这个道理。为了给孩子维持家的感觉,父母有时费尽苦心。我见过不少父亲,在极不受前妻欢迎的情况下,还是努力争取每周“回家”吃一顿饭,甚至住一个周末;而很多母亲,虽然都赞成孩子应该继续与父亲联系。只是在相聚时刻,他们所发散的讯息,往往充满微妙甚至并不微妙的攻击性,让每个人都提心吊胆,人人自危。

有个父亲虽然离家多年,每周都回去几次与女儿见面,为了方便探访,搬也不敢搬远。他始终不明白,为什么女儿一直对她冷漠,只怪前妻多年来仍无法放下。他不知道,当父母存有无法解决的矛盾时,孩子又怎有可能欣赏这种家庭聚会?

父母往往会说:这完全是为了孩子!但是聪明的孩子听了,都会甩手摇头、打断说:“千万别说为了我,你们自己想怎样就怎样!” 而忠心的孩子,就会选择一直为父母调解,或偏帮一方,把自己变成磨心。孩子不过是一个借口,况且,没有一个孩子愿意看到父母如此状态。

如果真的为了孩子,就更应该放下千愁万恨,让孩子真的有机会体验到父母虽然不做夫妻,还是可以成功做父母。可惜的是,很多夫妇,在婚姻状况下,把对方当作透明,完全擦不出火花,同床异梦,各自修行。但是离婚后,反而对彼此特别敏感,对方的一言一行,都逃不过自己的观察;恨,往往比爱更有威力把人拴在一起。不少离异父母,就是这样被愤怒捆绑多年,无法自拔;而他们的孩子,长期生活在父母的敌意中,也是欲罢不能。

离婚家庭并非一个家庭,而是两个家庭!孩子越早明白,越快容易适应,即是说:有个爸爸的家,有个妈妈的家,这两个家的规定也许十分不一样,因为爸妈是很不一样的两个人,但是他们会求同存异,尊重对方的不同,而不是费尽心思继续去改变或攻击对方的所作所为。

因为不再是一家人,就更应该对彼此客气,不能轻易过界,侵占对方的空间。哭笑怒骂,对老夫老妻也不合情理,何况是前夫前妻。

有个十六岁的少女说:“一直以来,我扮演的角色,就是父母的拳击手套,缓冲了他们对彼此的伤害力!”如此一来,每一拳都打在孩子身上。

有个八岁的小孩视父亲为“天敌”,在父亲探访期中尽情奚落。她坚持说:“我不喜欢他就是不喜欢!”

我却说:“你可以不喜欢他,但是必须尊重他!”

只是要孩子尊重父母,父母自己也必须学会尊重对方,否则把全部专注放在孩子身上,也同时把全部恨意灌输给孩子!

下一篇:
上一篇: